在各位看以下的文章前,我先說明一下,"請大家務必抱持著懷疑及討論的心態"看以下的文章,
我所寫的東西是自己的想法及想提出的問題,有可能對也有可能不對,
甚至有可能有資訊錯誤的地方,請大家針對懷疑的部份加以驗證。
新聞:每天1萬6千多人想到大陸求職
為甚麼呢?台灣環境比較差嗎?我想不至於非常差,以前每到一個職場,我都會大概問問同事到中國的意願,以比例來看,男性比女性多,雖然我常覺得目前的辦公室以女性居多,但是願意前往到中國工作的意願並不多,願意的女性大多為主管階級,反觀男性,上至主管,下至跑腿的,願意到中國的比比皆是,當然,不願意的也很多,例如有家累,或是怕不習慣等等的因素;
OK,老實說,現在台灣的廠商扣掉一些大公司外,中小企業有辦法到中國生存的,大概都是幾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就過去的了,所以職缺並不多;
現在針對以上的概述提出第一個問題:
為甚麼台灣員工現在接受到中國的比例提高?
首先我能想到的有幾點,
1.就業率變低
我想有看報章雜誌的人應該大概都知道這幾年要找工作變難了,
不過我倒不認為是因為公司都不找新人的原因,首先因為這幾年台灣的學歷老實說亂七八糟,就連大學以上的學生出來之後都要做一些非專業的工作,你認為單純只為了生活的工作能作多久?再來,這幾年外勞引進的人數也是個問題,工作耶!!引進一個人就代表少了一個工作機會不是嗎?這部份我不去討論生產力的問題,因為牽涉的範圍太廣,總結,台灣教育失敗,導致人才不足;大環境不討好,導致好人才外流;外勞引進數量沒有一個周詳的規劃,導致低收入戶日益愈增。
2.未來願景較好
這一點,我想講的東西老實說沒什麼,以前我曾經待過公家機關,想做事的人不是沒有,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時有個企劃,而負責的課員向最高主管單位提出之後,被主管前輩罵到臭頭,原因並不是他做得不好或是概念不好,而是說他沒想過一件事,"有誰願意去做你講的事情",沒錯...台灣的公家單位是以考核為主,而考核牽扯到單位預算等等,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根深蒂固,這樣子有誰願意賭上自己的考核去做一件雖然很好,但是風險卻很高的一件好事呢?(所以呢?...請真正的用心討論"政治",什麼是政治?請各位自己去找答案吧,如果你回答「政是眾人之事,治是管理,政治就是管理眾人的事」,好吧..看在國父的份上給你剛好及格,也請我們上至總統府,下至地方機關的官員們,別再"聊政治"了。)
3.生活水準現在差不多,但消費水平卻差很多
哈...這一點我更不用多說了...打個比方,在台灣,我用100塊錢買了10個饅頭吃,
算便宜了吧,更何況現在麵粉也漲價;在中國,假設我也同樣也100塊台幣,用1:4來算,25塊人民幣,10個饅頭多少錢?不知道要不要十塊喔.....!?
為了怕買到黑心的...我一個饅頭用2塊買吧...大概是20塊人民幣,我沒查到目前的薪資所得比較,
所以...加減看,因為這點短期應該可以接受,但是加上第二點我想很多人想跑路。
以上是我提出第一階段的問題及感想,再來,要深入一點比較一下我們與中國的員工差異性了,
當然,因為台灣的公司並沒有那麼多職缺能讓你到中國工作,那如果自己到中國找工作呢?
在剛開始港澳回歸中國時,並且開放中國市場讓各國公司進去發展的時候,對於台灣員工的限制真是非常的多,不過在2005年的時候,針對"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裡,
放寬了許多,內容我不多說,針對幾個重點說明就好(老實說..我一有什麼問題就會到我們的全國法規資料庫去找資料,我怎麼覺得我們法規上寫的東西亂七八糟,不清不楚,難道每一個人都要先受過專業的法律訓練才能看嗎?)
首先, 第六條 用人單位擬聘雇或者接受被派遣的台、港、澳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年齡18至60周歲
(二)身體健康
(三)持有有效旅行證件(我們應該就是台胞證吧)
(四)從事國家規定的職業(技術工種)的,應當按照國家有有關定,具有相應的資格證明;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再來找到工作之後再跟所就職的單位照第七條規定申請就業證就行了。
跟我早期聽到內地就業單位必須先以內地人民為主,真的找不到人才能找港澳台人士這點已經改變。
針對第六條的第四點,我也找了相關的規定...老實說,我看到嚇一跳,別說專業問題,就連營業員,推銷員都有相關的工種資格證書(分門別類就包括勞動跟IT電子技術,光是這兩類,大概在台灣就打死一堆人),以下為大概內容:
勞動類:
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
車工、銑工、磨工、鏜工、組合機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鑄造工、鍛造工、電焊工、金屬熱處理工、冷作工、鈑金工、塗裝工、裝配鉗工、工具鉗工、鍋爐設備裝配工、電機裝備工、高低壓電器裝備工、電子儀器儀表裝備工、電工儀器儀表裝備工、機修鉗工、汽車修理工、摩托車維修工、精密儀器儀表修理工、鍋爐設備安裝工、變電設備安裝工、電工維修電工、計算機維修工、手工木工、精細木工、音響調音員、貴金屬首飾手工製作工、土石方機械操作工、砌築工、混凝土工、鋼筋工、架子工、防水工、裝飾裝修工、路面工、製冷設備維修工、供熱儀表工、熱力司爐工、鍋爐水質化驗工、電氣設備安裝工、無線電裝接工、無線電調試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管工、汽車駕駛員、汽車維修工、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化學檢驗工、食品檢驗工、紡織纖維檢驗工、貴金屬首飾鑽石寶石檢驗員、防腐蝕工、船舶水手、船舶駕駛員、船舶輪機員、光線光纜工、數控車工、數控銑床操作工、數控鏜床。
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
動物疫病防治員、動物檢疫檢驗員、沼氣生產工、農藝工、家禽飼養工、拖拉機駕駛員、綠化工。
新聞出版行業人員
自動照相排版工、電子分色工、印刷機械維修工、印刷電器維修工。
商業、服務人員
營業員、推銷員、出版物發行員、中藥購銷員、鑑定估價師、醫藥商品購銷員、中藥調劑員、冷藏工、中式烹調工、中式麵點師、西式烹調師、西式麵點師、調酒師、營養配餐員、餐廳服務員、前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保健按摩師、職業指導師、物業管理員、鍋爐操作工、美容師、美髮師、攝影師、眼睛定配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家用電器產品維修工、照相器材維修工、鐘錶維修工、辦公設備維修工、保育員、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服裝設計定制工。
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
秘書、防衛、估價師、舊機動車輛鑑定估價師、公關員、電子商務師、製圖員、廣播員、計算機操作員、市場營銷師、用戶通信終端維修員、物業管理員、人力資源管理師、信息管理師、職業指導師、微軟雙認證考試、策劃師、計算機軟件資格考試、話務員、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辦公自動化、 CAD 等)、園林師、園藝師、室內裝飾設計師、美術設計師、物流師、茶藝師、網絡管理員、企業信息管理師、高級企業信息管理師、助理企業診斷師、電信營業員、電信話務員、環境藝術設計員、環境藝術設計師、助理形象設計師、理財規劃師、營養師、助理企業培訓師、企業培訓師、助理營銷師、高級項目管理師、項目管理師。
IT及電子相關:
計算機操作員,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員,計算機維修工家電產品營銷員,計算機軟件工,家用視聽產品維修員,計算機系統操作員,無線電調試員,計算機網絡管理員,無線電裝接工,
計算機通信網絡設備調試員,無線電設備機械裝校工,
計算機產品營銷員,助理錄音師 / 錄音師,計算機裝調員,維修電工,計算機檢驗員,
計算機調試員
相關資料可自行到中國教育培訓查詢。
好了...看了那麼多,我最後只想說一些話,打死一堆人並不是因為什麼,第一,簡體字跟考試機關,在我查到的資料裡,台灣目前透過這考試的人有記載的是1百多人,
都是在福建廈門考的,至於考的人都住在哪我就不知囉。
不過我想提的問題並不是這個,我自己是從事資訊網路相關的工作,想當然,台灣證照也不少,中國的就職證書上面註明,證書分級考試比照國際級等。
台灣TQC?好吧..我還是努力看看英文花多點錢去考CCNA,CCNP,CLP,LPI等證書,在台灣,你考的證書跟證照,並不是你工作的需求,所以即使你沒考,運氣夠好,喇賽功夫一流也是有機會進去的,當然,現在你還必須活到26歲努力把碩士唸完,再花一年時間"爆笑"國家!!才有機會進不錯的公司。除非你IQ高到不行,跳級考試跳跳跳,就有機會提早出社會在光輝的青春時代累積更多經驗;
這樣是對的嗎?值得大家思考,有人說過,這是大環境的規則,我們小眾是改變不了什麼的。台灣不是獨裁國家吧?也不需要什麼都搞公投吧?光是社會輿論沒辦法改變一些事嗎?記得某企業的大老闆說過...把你的弓箭瞄準月亮,最少你可以射到老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